2008年5月16日 星期五

奇士勞斯基的《愛情影片》與《殺人影片》

  通常電影會有個明確的結尾,但有時也沒有,這樣的開放結尾讓我們有更多猜測與聯想。

  例如奇士勞斯基的《愛情影片》〈A Short Film About Love 〉有電視與電影兩種版本,長度不同結尾也有別。這部影片講一個少男經由偷窺愛上對樓的成熟女人,經過了騷擾、憤怒、和解…羞辱,他回家後割腕獲救。

  電影結尾時女人充滿歉疚來看他,男孩熟睡中。女人透過他的望遠鏡回看自己的房間〈這個動作讓偷窺的意義整個翻轉〉,看見之前失落的自己也看見男孩與她本可以有“心”的互動,結尾就停在這個她想像中的畫面,卻讓這故事的後續有更多的可能。電視的結尾在男孩回去上班後她去看他,他告訴她,我已經不再看妳了,就這樣把故事說絕了。雖然這個結尾比較貼近現實。

  奇士勞斯基的電影充滿道德思辯或稱道德焦慮,善惡對錯絕非如黑白般對立,也絕不是從單一事件的表面就能判斷。對人性的描寫與世事難料使他的電影愈陳愈醇,而且不是看完就完,它讓你開始思考。

  他在1979年的《電影狂》〈Camera Buff〉就已預告了看似真實的紀錄片,其中的矯飾不自然或預設了某種目的的刻意,與真實相去甚遠。所以它的結尾讓男主角將鏡頭轉過來,開始面對自己相對較誠實的內在。

  之後他為電視台拍了以十誡為引子的十個短片,其中兩個比較聳動的戒律“不可殺人”與“不可姦淫”,他將它們剪輯成電影《殺人影片》〈A Short Film about Killing 〉與《愛情影片》,在坎城讓世人為之驚豔。

  雖然片名出處為“不可…”,事實上卻是在探討這些戒律在這變遷時代裡的個人與繁複的社會,是否有那麼絕對。例如“不可殺人”影片中,殺人當然絕對不可,但當國家機器在殺人時為何卻能理直氣壯。高達在他的某一部電影中就質疑過,“殺千萬人是英雄,殺一個人是罪犯”。最反諷的是宗教中揭櫫的聖戰,在《王者天下》〈 Kingdom of Heaven〉中,兩路人馬以宗教之名血洗“聖”城耶路撒冷,殺異教徒是赦免罪愆通往天國的階梯。所以“不可殺人”影片中描繪罪犯的殺人與執行死刑時的殺人其實是同一件事〈繩子、矇眼布、暴力、求饒…〉,同樣手法同等殘酷,讓我們看到殺人在非法與合法間相似的矛盾。而當懲罰不是用來預防犯罪時,就只是一種報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