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20日 星期日

《惡女花魁》《凡爾賽拜金女》

  最近連著看兩部女導演的電影都讓我精神為之一振,一部是日本蜷川實花的《惡女花魁》〈Sakuran〉,另一部是蘇非亞柯波拉的《凡爾賽拜金女》〈Marie Antoinette〉。兩部都是近代古裝,都用了現代音樂〈《惡女花魁》的配樂出自女歌手椎名林擒〉,都用了極華麗的畫面,都從女人的觀點重新詮釋歷史上已經定義的真假人物〈兩位女主角各處在社會階層的兩極〉。

  《惡女花魁》中的惡女從最底層看似最無力的妓女宿命中找到自主,從而追求自我與真愛〈一個我認得的女生在電影中途忽然驚叫,天哪!這是純愛電影〉。

  《凡爾賽拜金女》則用新視角看法國大革命中瑪莉安東尼皇后的短暫一生。歷史上將這位皇后“何不食蛋糕?”的名言流傳嘲笑,電影中也為她平反。在這部電影中我們看見了一個貴為權力頂端的女人,在皇族宿命中的無力與無奈似乎更勝於妓女。比起漫畫改編的《惡女花魁》之浪漫結尾,它是一部華麗而悲傷的電影,即使電影並未鋪陳到她與國王雙雙上斷頭台。

  皇宮中女人的地位來自於她能否吸引她的丈夫,能否生育。我們看見稚嫩生澀的一對新人,對照老國王與情婦的熾熱情慾,更顯瑪莉的壓力與對枕邊人的無計可施。但即使得寵於老國王的情婦,在老國王將死未死之際馬上就被攆走。瑪莉,這位奧地利公主十四歲就因政治利益被迫離斷故鄉奶水嫁到法國,電影突顯出一個弱勢國家的女人在偌大的、勢利的、禮儀超繁瑣荒謬的宮廷中,她的天真無助孤單,後來的敗金只是更凸顯她在其他關鍵問題上的無力感。

  對照現在日本皇室的雅子妃,皇室傳統的緊箍咒似乎還未解除,只是雅子是自己的選擇,瑪莉則是皇家宿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