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12日 星期六

《美人心機》與《伊莉莎白──輝煌年代》、《伊莉莎白》

  《美人心機》〈The Other Boleyn Girl〉,是根據女作家原著改編,雖說文學藝術不分性別,但女人的脈動似乎女人更抓得住。

  《美人心機》是講英國歷史上最八卦的亨利八世的第二段婚姻。為了想知道故事的真假,Jessica看完電影回家查了維基百科,她很少能讀那麼多字的篇章,但她說這段歷史根本上是十五、六世紀的壹週刊,滿足人們無盡窺視的樂趣。

  電影以兩姊妹,安與瑪莉不同的個性對國王的愛情採取不同的態度作對照,背後推手其實是權力鬥爭的家族。從電影的俯瞰鏡頭,女人根本只是政爭的籌碼與生產的機器。亨利八世一心想要一個兒子繼承王位,但從他的身後歷史看來他是多慮了。他與安的女兒伊莉莎白可是英國歷史上口碑最好的女王,而且統治了四十餘年將英國推上了盛世。

  在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看見,對一個有絕對權力的男人,無論溫柔順從的妹妹瑪莉或強勢主控的姊姊安,愛情的結果都一樣悲慘。也就是說在激情冷卻後,秋扇見棄的命運不會因為姊姊的拖延戰術而有不同。不同的是姊姊堅持在有名份後委身國王,不像妹妹安於情婦的地位。所以雖然妹妹生了兒子卻沒有王位繼承權,而姊姊的女兒最終當了女王。但回到個人的抉擇與命運,電影中的結局卻是瑪莉全身而退,安上了斷頭台。接下來我想看講伊莉莎白的電影。

  《伊莉莎白──輝煌年代》〈Elizabeth: The Golden Age〉,看了兩次才搞清楚其中的政治陰謀。我稍微對照了一下歷史,發現電影的改編都在歷史大事件下作戲劇化的鋪陳。當然這是以英國的主體在說故事,而且女王時不時地金光罩頂,卑微如我就一直被閃。

  電影一開始就揭開強大的西班牙對英國的威脅,因為宗教信仰的不同、英國海盜對西班牙艦隊的騷擾等等。也對女王的開明幽默,對愛情、婚姻的態度,甚至可能的暗殺對自身安危的豁達等等,都告訴我們她清楚公私分際、處世練達成熟。她身邊有一位亦父亦臣的沃辛漢〈《鋼琴師》Shine傑佛瑞羅許飾演〉,不但關切她的求婚者,也對整個地下密謀情報作了掌控,以確保女王的地位與安全。

  然而就在他長期監視下,被囚禁的蘇格蘭女王瑪莉的信件往返中,一場沒有成功的暗殺行動直指瑪莉是主謀。於是瑪莉被處死,沒想到這竟然是西班牙的陰謀。因為西班牙的菲力浦是虔誠的天主教徒,沒有正當的藉口無法出兵。於是主導了一場沒有子彈的槍殺,犧牲了一群人讓信仰天主教的瑪麗被處死,好讓他發動一場聖戰。這似乎也諷刺了所謂虔誠背後的陰暗面。這場戰爭因為天時地利,女王親臨戰地鼓舞士氣,西班牙艦隊無功而返,伊麗莎白聲望大增。

  除了不時以光亮來打造女王的神性,也以凡人角度描寫她對沒有目的的愛情的渴望與懷疑,高處不勝寒的孤獨,被背叛的憤怒失控。她被海盜羅利的吸引,也點出她對自由的嚮往。

  電影結束在鞠躬盡瘁老臣的死,接下來她的侍女〈也是情敵〉與她的海盜愛人生下了新生兒。一死一生,她抱著新生兒說,“我是英國的母親”,對應了上集結尾,她說“我結婚了,嫁給英國”。

  我承認第一次看時覺得很平淡,但再次看了之後,覺得其中深藏了許多對照,層次豐富。

  《伊莉莎白》〈Elizabeth〉講的是輝煌年代之前。亨利八世駕崩後姊姊瑪莉女王即位,她是天主教派,伊莉莎白則信仰新教,瑪莉在位時對異教徒大肆屠殺,史上稱血腥瑪莉。電影中對兩個同父異母、一在位一在野的兩姊妹,作了相當明顯的黑暗與光明的對照。這個女王姊姊對妹妹似乎還有感情,雖然以叛變理由關她,不久還是放她出來。瑪莉病死,伊莉莎白即位,又是强光一閃讓人睜不開眼睛。

  她繼位後,外有強敵、內有政爭、國庫空虛、軍隊積弱,百廢待舉中還有政治婚姻的壓力與愛情的折磨。對蘇格蘭一役慘敗後,她決定樹立君威,重用流亡法國回來輔助她的沃辛漢。首先讓教會通過新教為國教,沃辛漢用了手段。但她的開明讓民間新舊兼容。

  政治聯姻的建議被法國的同志求婚者打醒,而愛情則以兩場邀舞看見愛情的甘甜與決絕。在有驚無險地經歷了教廷與政治的幾次謀殺後,肅清政敵,步上坦途,她的智慧也漸趨成熟。最後她鉸斷一頭長髮,以童女之姿宣誓“我結婚了,嫁給英國”。

  片尾字幕說她臨終念著愛人的名字,所以她的不婚除了政治的考量以外,是否也因為對愛情的絕望,她的愛人是一場謀殺中的共犯,她留他不死,為提醒自己,危險曾經那麼近身。女王,是不能真情流露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