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18日 星期五

庫斯杜力卡《亞利桑那夢遊》《巴爾幹龐克》

  這是一位我相見恨晚的導演和他的電影。庫斯杜力卡的《亞利桑那夢遊》〈Arizona Dream〉和《巴爾幹龐克》。他的電影在台灣上映過的有《黑貓白貓》〈Black Cat White Cat〉和《生命是個奇蹟》〈Life is A Miracle〉。《巴爾幹龐克》〈Super 8 Stories〉是紀錄片。

  《亞利桑那夢遊》觀影時的經驗是一種心領神會的美妙,天“魚”行空的怪誕幽默,當然還有年輕時超帥的強尼戴普〈現在還是很帥啦〉。這部電影主要就是根據俄國小說家契可夫對短篇小說的說法,“假使小說的開頭出現一把槍,那麼結尾時這把槍一定要發射”〈是真的槍,沒有隱喻〉。所以電影從頭到尾就像好些個短篇的結構,不斷出現的槍,又不斷發射,像一波波驚喜的潮水。

  它當然也是一部致敬的電影,電影中的電影與唯妙唯肖地模仿經典電影中的情節對白,又巧妙又遊戲。在疏異的情節中不時迸射熟悉的花火。

  這部電影言盡於此,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啦。


  「普希金說過“音樂家來自中產家庭”。

  狄托時代的南斯拉夫,搖滾樂手都出自軍人世家或警察家庭。

  狄托以搖滾樂證明了我們不是保加利亞人,也不是羅馬尼亞人。

  弟弟卓利和我證明了普希金的話。」

  這段很「庫斯杜力卡」的話是《巴爾幹龐克》的開頭。

  《巴爾幹龐克》,就是這位多才多藝的南斯拉夫的天才導演〈他在捷克唸的電影,米洛斯福曼也出自這裡〉,在家鄉自組的一個搖滾樂團叫“無煙樂團”,到各處巡迴表演的紀錄,這是我看過最具風格又有趣的紀錄樂團的電影。在巴士上,每位團員對鏡頭說一段話,他們在巴黎、柏林等地表演的盛況,團員們的生活、背景也帶出這個國家的過去與現在。他們的樂風跟一般的搖滾樂不太一樣,多了些吉卜賽民族風。龐克的態度就是對威權不妥協、批判的態度,但不作正面的抗爭,而是用音樂表態。最典型的一首曲的歌詞就只有:“警察,警察跟著我,他媽的警察跟著我”,一再反覆,訴求明確目的達到。雖是紀錄片,可是也充滿他無厘頭的風格,有些段落實在太好笑,也是只能意會。

  結尾是一段宛如他簽名的MTV,用MTV指控MTV。歌詞內容說MTV殺了搖滾樂,音樂成了時裝秀,失去了真活力。突梯又流暢,卻又充滿反諷與傷感。尤其全片結尾出現一座斷橋:

  自從北約把橋炸了

  只能用渡船運輸

  南斯拉夫是個不準時的國家

  我們只好乘小船過河

  當微風吹起 小雨落下

  我就拿出手風琴 打發時間

  假裝自己過著悠閒幸福的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