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

切‧格瓦拉

  看了《切:28歲的革命》〈Che:The Argentine〉與《切:39歲的告別信》〈Che:Guerrilla〉。

  我想切是個熱愛生命熱愛人類的英雄。他說革命出自於強烈的愛,他也說他的信仰是人,革命始於被壓迫。我相信,冷漠絕對無法引發行動。這部由史蒂芬索德柏導演的二部曲,比我預期的好看很多,一點也不沉悶。

  首部講他跟卡斯楚合作的古巴革命,他告訴來談條件的軍方,這是革命不是游擊戰,死亡或投降只能選一。他是醫生,一面在山區行軍一面也看病包括農民,要命的他自己患有嚴重的哮喘。其實當時普遍的病是營養不良與勞累,所以當他診斷婦人要多吃肉多休息後,小女孩告訴媽媽那個人是騙子,他跟每個人說同樣的話。

  餐風露宿的戰線中穿插黑白的新聞影片,成功奪取政權後,在美國的一次受訪與他著迷彩軍服參加的聯合國會議,他說「無祖國,毋寧死」,我想他說的祖國應該是整個拉美。他是馬克思的信徒,他的理想是帶領整個拉美對抗強勢的美國資本主義。電影一開始就用一堆數字講古巴當時的人民生活狀況,例如失業率、貿易逆差、文盲、嬰兒死亡率等,帶出古巴就是美國資本主義的推手。「資本主義社會中,人們生活在無形的牢籠中。比如他們相信白手起家的神話,但他們不明白的是,屬於多數人的機會,是由超越個人支配的強大力量決定」。所以他要用強大力量進行國家改革。在山區漫長的作戰、訓練、招募新成員、維持軍紀、拉攏百姓,他不再是T恤上的Icon,是一個活生生的人。時勢造英雄,在人民普遍支持下,革命軍勢如破竹。一位女大學生的加入,成了他的左右手,後來成了他第二任妻子。

  玻利維亞似乎是不祥之地,《虎豹小霸王》那兩個大盜就命喪此地,切這個英雄也在此結束生命。革命的動機也許出於對人類的熱情,革命的成功卻必需附帶很多條件。政府的腐敗,人民的支持,理念的宣揚,信念一致,士氣與武裝的充備,等等。顯然,古巴的成功條件並未帶到玻利維亞,不過「此地的失敗也許能讓人民覺醒」,他仍懷抱希望。他的影響力的確仍在拉美甚至全世界發酵。

  第二部一開始他就從工業局長的位置消失,並寫了一封告別信給卡斯楚。也許叢林才是他施展理念的地方。但一開始就不順利,當地的共黨組織與他漸行漸遠,他仍獨力撐下去。但國家圍捕的勢力越來越眾,並滲透到農民,他一步一步走向困獸之鬥,終至被捕槍殺。鏡頭回到開始的船上,這一船七、八十人正航向古巴,卻只十二人存活,展開革命的志業。也許他的理想沒有完全實現,但他努力過,他活過,所以死亡算得了甚麼。